巴以冲突打了这么久,最近突然传出个“好消息”,哈马斯签了加沙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协议,以色列也放话要撤军,乍一看好像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要到大结局了。 可让人纳闷的是,这边停火的动静刚出来,意大利就冒出个“冤大头”,好好的和平曙光里,怎么突然多了这么个插曲?这“大结局”到底是真的结束,还是另有隐情?这“冤大头”又为啥偏偏在这时候冒出来? 最近巴以之间的动作格外受关注,核心就是那份刚签的协议,哈马斯松口签字,以色列也承诺要从加沙部分区域撤军,甚至还涉及到人质交换、人道主义援助入境这些之前谈不拢的事。 单看这两项关键动作,确实容易让人觉得,打了这么久的冲突终于要画句号了,毕竟双方能坐到一起签字、谈撤军,已经是很久没出现过的情况。
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,这“大结局”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,先不说协议里没提那些最核心的矛盾,比如巴勒斯坦建国、领土划分这些老问题,单是双方签字时的态度,就透着一股“不是心甘情愿”的劲儿。 哈马斯这边,之前一直咬着不松口,这次突然签字,显然也不是突然想通了要和平,以色列那边,之前对撤军的态度强硬得很,现在突然松口,背后肯定也有自己的盘算。
哈马斯之所以会签字,最直接的原因就是“扛不住”了,加沙地区打了这么久,物资早就断了,水、食物、药品都成了稀缺品,别说继续对抗,就连当地民众的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。 之前哈马斯一直硬撑,可眼看着手里的资源越来越少,再不妥协,别说保护民众,自己的处境都会变得越来越难,所以这次签字,更像是“为了活下去”的无奈选择。 以色列这边同样也不好过,国际上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,不少国家因为冲突中的伤亡情况抗议,要求以色列停火。
国内也不太平,人质家属天天抗议,要求政府解决人质问题,还有经济上的压力,长期的战争早就让以色列的财政吃不消了。 这么多压力堆在一起,以色列也没精力再硬扛,撤军成了缓解压力的办法,毕竟再拖下去,内部和外部的麻烦只会更多。 还有推动这份协议的力量,之前就有消息说相关的“20点计划”在推进,而推动计划的一方,也有自己的考量。
像是想借“促成停火”的动作,在国际上刷一波声望,毕竟能让巴以双方坐下来签字,也算是个不小的“成绩”了,所以这份协议,说到底不是“为了和平”,而是各方在“扛不住”之后,互相妥协的结果。 很多人觉得签了协议、以色列要撤军,就是“大结局”,可实际上,这份协议连“暂时的和平”都算不上,顶多是“暂时止损”。
之前冲突造成的伤亡摆在那儿,这么久下来,超过6.7万人没了,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个儿童受伤或是死亡,这些伤痛不是一份协议能抹平的,更别说那些没解决的核心矛盾。 协议里没提巴勒斯坦建国的事,没提耶路撒冷的归属,没提难民问题,这些都是巴以冲突的根源,现在双方只是停手、撤军,可根源问题不解决,就算暂时不打了,以后该爆发还是会爆发。
就像之前也有过几次停火,可没过多久又打起来了,就是因为核心矛盾没处理,所以现在说“大结局”,有些太早了,顶多是冲突暂时歇一歇,根本不是真的结束。 这边停火的动静刚出来,那边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就成了“冤大头”,有人指控她“共谋种族灭绝”,连带着意大利的国防部长、外长也被牵扯进来。 好好的意大利总理,怎么突然和巴以冲突扯上关系了?其实原因很简单,之前意大利一直给以色列提供武器,而且梅洛尼政府还没承认巴勒斯坦国。
现在冲突暂时停了,有人开始算之前的账,觉得意大利给以色列提供武器,就是在帮着以色列“搞事情”,所以才会有“共谋种族灭绝”的指控。 而且之前国际上也有对以色列相关人员的指控,比如国际刑事法院曾提到过以色列的战争罪、危害人类罪,这也让梅洛尼的处境更尴尬。 梅洛尼自己也觉得冤,她曾在电视台曝出的评论里,称她不认为在世界上或历史上出现过此类诉讼,可不管她怎么说,现在都已经被卷进了巴以冲突的后续麻烦里。
本来停火是件对大家都好的“好事”,结果她倒成了第一个被盯上的,说她是“冤大头”,一点也不算夸张。 巴以冲突的“大结局”只是表面假象,哈马斯签字、以色列撤军,不过是各方扛不住后的妥协,核心矛盾没解决,和平就谈不上真正到来。
而梅洛尼这个“冤大头”的出现,也侧面说明,巴以冲突的影响远没结束,就算双方暂时停手,后续的麻烦还会牵扯到更多人。 中东的和平从来不是一份协议能换来的,需要各方放下私心,真正关注民众的安危,解决根源问题,才能有真正的“大结局”,否则,暂时的停火不过是下一次冲突的铺垫。 每日经济新闻2025-10-09《特朗普:以色列和哈马斯签了!哈马斯证实达成停火协议!以色列总理发声,以媒:“加沙战争已经结束”》
参考消息2025-10-08《法媒: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被指控“共谋种族灭绝”》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